当前位置 : 首页 > 热点资讯 >详情

环球热头条丨以这样的方式,纪念“炭火教授”赵家和

热点资讯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2-09-16 07:43:28

【一线讲述·爱的传递与回响】


(资料图片)

光明日报记者 邓晖

写在前面 

一帧红绸缓缓落下,一座铜像现于眼前。

清瘦的面庞,高高的额头,睿智的双眼——9月9日,第38个教师节前夕,清华大学已故教授赵家和以这样一种方式“重回”清华园。“雪中送炭,把钱用到最需要、最值得的地方”,右侧墙上,镌刻着他坚守一生的准则。

这是一位因《光明日报》报道而被千百万人认识的“炭火教授”。

“炭火教授”赵家和铜像 光明图片

2016年7月4日,光明日报一版头条刊发通讯《“雪中炭火”赵家和——一位清华大学教授的生命之歌》,并配发评论员文章,讲述了于2012年辞世的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一生省吃俭用,退休后隐姓埋名捐出了毕生1500余万元积蓄,成立了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帮贫寒学子走出人生困境的故事。报道迅即引起热烈反响,众多主流媒体跟进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在赵家和教授的事迹和精神感召下加入公益助学事业。

“兴华”,这是赵家和教授所珍爱的两个字,意味着“振兴中华”。

此后,我们一路追踪,用心用情记述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成长发展——我们报道了天津退休女工王娅捐资助学、捐献遗体的动人故事,见证了基金会捐赠者们每年奔走在黄土高原、祁连山麓、大巴深山的温暖身影……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个体行为到公益事业。十年来,爱心传递,温暖延续。这十年,也是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慈善法颁布实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当前,我们正处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阶段,教育慈善事业也进入新发展阶段。一系列问题亟待破题——教育慈善组织如何更科学发展?爱心助学如何更精准发力?需要哪些引导与扶持?

基于此,我们再次聚焦兴华,探寻其十年成长的经验启示,为新时期教育慈善组织的发展提供镜鉴。

这也是我们对赵家和教授的又一次致敬与纪念。

“炭火教授”赵家和铜像前,受助学生以各种方式表达缅怀之情。光明图片

也做一捧炭火,将爱继续播撒

讲述人: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捐赠人代表、教育工作者 佳禾

七月的北京,暑热难耐。我铺平信纸,开始回复受助孩子的来信。

“阿姨,我数学成绩怎么也提高不了,能给些建议吗?”“我想在别人面前展示特长,但总鼓不起勇气”……虽然只通过两次信,但孩子们已经开始信任我这个未曾谋面的远方阿姨。每次回复,我都会将来信至少读上三遍,感受他们的喜悦和成功、困惑与烦恼,再有针对性地作出回应、提供建议。我深知,钱固然能给孩子们带来经济上的帮助,但更让他们受益的,一定是心灵的激励与人生的引导。

2019年,一个偶然机会,我知道了赵家和老师倾尽毕生积蓄1500余万元捐助西部贫困孩子的故事。多么无私的大爱,多么纯粹的灵魂。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我也成了一名捐赠者,与十多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结下了深厚情谊。

捐赠道路上,受益最多的其实是我自己:每次收到孩子们厚厚一沓来信时,我的内心总是充满了被信任和牵挂的喜悦;他们的分享与提问,督促我时时检视自己的内心与生活;他们的自强不息,更让我平添了一份面对困境与烦恼的勇气。连接我们的,不只是金钱,更是人与人之间最厚重的爱与信任,是让一个社会不断前行、更加美好的精神支撑。

我愿继续做一捧炭火,将爱与善意播撒。

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前理事长陈章武向受助学生赠送学习用品。光明图片

愿化星点灯,照亮后来者前程

讲述人: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受助人代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本科生 曾雅萍

解答生活困惑、交流学习经验、分享自己如何走出艰难迎向光明……今年暑假,我前往宁夏支教,在兴华同行助学活动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夏天。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让我看到了过去的自己,更看到了“爱传递”的力量。

我来自甘肃农村一个贫寒家庭。高二时,妈妈右眼失明,奶奶脑梗瘫痪。我和哥哥正是读书用钱的时候,重担骤然落到了爸爸身上,他只能一年到头在外打工,干最苦最累的活。那段时间,我无数次犹豫:要不要放弃学业出门打工?

困顿中,一束光照亮了前行的路——我获得了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资助。与此同时,我知道了在遥远的北京,有位名叫赵家和的爷爷牵挂着我们。赵爷爷捐资助学的初心像一粒火种,点燃了我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也点燃了我投身公益的决心。

发奋学习!高考结束,成绩不错的我在众多选项里锁定了一个目标——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我要去赵爷爷工作过的地方,去学着做个像他一样的人。

考入大学后,我主动参加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和学院、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做志愿者、加入助学社,回馈赵爷爷给予的温暖。在我身边,还有很多经历类似的同学。我们深知: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弱,没法援助所有穷苦人,但一个人的力量又很强大,可以带动很多人;许许多多人的善意汇聚,就能凝聚起一个民族的希望。

“未来,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做什么,我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兴华人。我想,未来也将会有我资助的兴华学子,他们朝气蓬勃的脸庞一定恰似我当年模样。”这是一位和我一样从兴华汲取前行力量的学子写下的感言,说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愿化星点灯,照亮后来者前程。

(采访整理:光明日报记者邓晖)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16日 07版)

标签:

精彩放送

返回顶部